平台咨询热线:
平台合作热线: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政策法规 > 行业探讨

购买国货:既是理论问题 也是实践问题

发布时间: 2020-11-02 09:25:01 浏览量: 发稿人:阳光易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所谓购买国货, 其实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称之为自主化,就显得准确多了。例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使用的就是“自主化” 这个带有理论色彩的概念。


    那么,购买国货与自主化的区别何在呢?很显然,购买国货描述的是一个侧面,即描述的是用户的购买行为,或者说是用户的需求行为;而自主化描述的是两个侧面,即买和卖的统一,或者说是需求与供给的统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包括电气装备在内的重大技术装备是否还应该坚持自主化?这无疑是一个理论的问题,因为自主化与本土化不能混为一谈。而自主化的理论色彩,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至少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是主体不同,自主化的主体是本国企业,或者说是中国企业;而本土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其次是结果不同,自主化是指在国内市场上统筹实现重大技术装备的供给与需求;而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全球性扩张的一个必然结果。

    至于自主化与WTO的规则的关系,也同样和理论有关。所谓“购买美国货” 的条款,其所以不得人心,是因为“购买美国货” 的实质,是保护美国落后的产业和企业,限制了公平竞争,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应受到反对。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WTO的规则下面是允许有适度的贸易保护的。这种适度的贸易保护是合法的保护,完全有别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所以,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而保增长、扩大内需、调结构,更应该理直气壮地购买国货。

    然而,购买国货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换句话说,仅仅在理论上懂得购买国货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更多更重要的,是解决购买国货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自主化与本土化不能混为一谈,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不能说外国企业到中国,就变成了中国企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联想到美国投资,美国人怎么不说联想是美国的企业呢?同样的道理,西门子输配电集团整个产品在中国都有生产,10余家企业,几千员工,又怎么能会说西门子是中国的本土企业呢?据有关部门反映,国家电网连续几年进口额都是120亿美元。但电网公司并不认这个账,说没进口那么多,既然海关的数据是明摆着的,电网公司为什么不认这个账?就是因为进口国外装备是通过本土化这种方式暗度陈仓的。用户让制造商替自己进口,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变相进口的方式。这表明用本土化代替自主化,有很多种形式,有很多潜规则。

    又例如,“本国货物”的认定标准,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美国的标准是附加值标准,只要该货物在国内生产或组装,不管其零配件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其价值在国内增加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50%以上,就应当认定为本国货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显然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的这一标准。这是因为“建立本国货物认定制度”,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原产地标准和附加值标准。原产地显然是首要的,即本国货物的首要特征是最终产品必须在中国境内完成,本国货物的品牌商标所有权必须为中方所有。否则,如果连“国货”的标准都拿不准,购买国货其实是很容易变成购买外国货的。

    再例如,政府采购,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表明,虽然国家、行业协会及生产企业在不同层面上一直呼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但是国内用户仍然在大量进口设备。以2007年全国进出口数据为例,在整体贸易状况是顺差2622亿美元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量,逆差达449亿美元。以至于用本土化代替自主化,正在成为进口国外装备的主渠道;国家的一些重点工程,正在成为进口国外装备的主战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正在成为进口国外装备的主力军。为此,有专家建议,把重点工程招投标纳入政府采购范畴,把大型国企采购纳入政府采购框架,使重点工程招投标和大型国企采购接受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置于政府采购的约束范围之内。果真如此,意味着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有可能真的成为现实。

    还例如,首台首套政策,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从已有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沈阳变压器厂和天威保定变压器厂,还是许继集团,我们很多电气装备的龙头企业,其实都曾经解决了所谓的首台首套问题,但是这些龙头企业仍然会在新的采购招投标中继续受到了不应有的歧视,遭遇了不应有的尴尬。这种现象表明,仅仅落实首台首套政策是不够的,因为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才是最重要的,而首台首套政策在某种状态下,有可能成为一种点缀,有可能成为一个花瓶。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购买国货,既是一个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清楚购买国货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在实践中真正解决购买国货的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了,或者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来源:电气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