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世玲 王娜 北京报道)“这次会议最大特点,在于不要求各地发改委主任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今年情况、明年打算)等常规性汇报。而集中谈对当前宏观调控的体会、认识和经验。”
作为国务院掌握宏观经济的综合部门,国家发改委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都成为舆论聚焦点,一位发改委官员在会后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今年会议的特别之处。
12月9日~11日,发改委年度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围绕如何保持经济水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主题,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工作重点,并以此定调明年产业、社会、财政、货币政策的基础。
“特殊嘉宾”列席会议
“让地方来谈宏观调控的体会,有利于明年的宏调落实。”上述发改委人士称。
今年中国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国家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密集而下,但各地仍不减投资热情。
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同比增长31.3%,进入下半年,虽然国家加大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但投资增长依然较高,今年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25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
权威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压力颇大。前11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6.6%;预计全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将达3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万多亿元“地方政府对中央调控政策的响应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宏观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李雪松说。
除了会议议程内容出现变化,此番出现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的“特殊嘉宾”更引人注意。
“参会者不仅是发改委系统的,还邀请了行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消息人士透露,一些重点行业的协会、商会负责人也被邀列席工作会议。如中国物资采购联合会、中国钢铁协会等行业协会负责人出现在工作会议上。
“协会是企业和政府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能够掌握市场和行业的情况。”上述发改委官员分析协会人员参与发改委工作会议原因时认为。
此外,国有大企业集团如包钢、中石油等的老总们列席会议,并参与专题讨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过企业,能够清晰的掌握市场的脉动。”
而各地中小企业局局长悉数到会,成为又一组身份特殊的参会者。中小企业局并不隶属发改委系统,为了鼓励发展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市成立了中小企业局。
“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就业,民生等问题。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就是关注民生。”观察人士分析。
明年着力四大重点
“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入轨’、‘上路’。”12月11日,在全国发改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表示,“明年要在‘好’字上真正取得进展。”
以“好”为目标,明年发改委的工作重点锁定在以下四个领域。
首先,遏制“三过”,调控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明年经济工作重点。
“当前投资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成效还不稳固。”陈德铭强调说目前有些现象值得警惕。
如目前土地、劳动力和一些重要资源的价格偏低,资金供应系统,投资低成本扩张的动力依然很强。一些地方在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缓解后,又打算新上高耗能项目。一些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虽有效抑制了低水平项目,但又出现了新项目过度投资的苗头。
第二,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既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明年工作的突出难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这给今年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带来很大压力。陈德铭称,虽然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了层层分解,但分解并不等于落实,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研究更加深入细致的措施。
对此,马凯提出的要求是,要“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
“现在的节能技术只能完成20%降耗目标的三分之一多一些,降耗目标实现,更多的都要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来完成。”陈德铭表示,要加快出台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变“轻”。
降耗难还由于我国的资源环境价格偏低,既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没有反映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为此,12月10日,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主持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会上透出,2007年中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要迈出新的步伐。
第三,国家发改委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已明确提出了2007年“三农”的工作重点,即“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此外,经济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是第四个重点。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善。
为此,陈德铭指出,明年中央政府投资的安排上,已明确用于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高于今年。并要求“各地也要调整政府建设资金使用结构,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上。”
以上所有工作重点,仍离不开体制改革。陈德铭表示,要力争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如以浦东、滨海、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基础,抓紧研究出台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文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与完善国家宏观政策、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紧密联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